ToModel应用技巧
1、问:如何提高多个SEGY文件的初至拾取效率?
答:使用Pick Multi-files processing功能,批量进行线性校正、自动拾取和输出初至时间文件。
2、问:如何保证拾取的高效性和准确性?
答:2种方法,一种是进行自动拾取,计算高频校正量应用于初至数据;另一种是等间隔拾取部分炮,计算高频校正量应用于初至数据。
3、问:对于信噪比低的数据,如何有效的提高初至拾取的准确性?
答:坚持宁缺勿滥原则,适当调整增益显示,追踪相同层位,运用地表一致性规律拾取有静校正问题的道。
4、问:如何利用其它软件的初至时间?
答:2种方式,一种是将其它软件拾取的初至时间输出文本文件;另一种是将初至时间置入SEGY道头。
5、问:二维坐标变换如何选择定向坐标轴?
答:测线方向偏向X轴,选择X轴;接近平行于Y轴,选择Y轴,并选择距离变换方式。
6、问:层析反演的最佳范围是什么?
答:炮点范围。
7、问:层析反演的最佳炮检距如何确定?
答:根据够用原则,以能够拿到替换速度的底界面为目标。
8、问:二维速度模型网格大小如何确定?
答:横向大小是道距的1/2,纵向大小是横向的1/2,并且都是整数。
9、问:三维速度模型网格大小如何确定?
答:横向X和Y方向大小相同,是道距的1/2,纵向大小是横向的1/2,并且都是整数。
10、问:如何实现连片超大工区层析反演?
答:采用分块反演无缝拼接方法进行处理。
11、问:小折射层析反演时小波变换参数如何选择?
答:为了消除观测系统引起的异常,适当增大横向小波变换的阶数。
12、问:如何实现利用低测资料进行约束层析反演?
答:利用低测资料解释成果建立极浅层,替换初始速度模型,并建立约束权重场,进行约束层析反演。
13、问:如何利用低测资料建立极浅层?
答:通过分析井深和速度,确定合理的极浅层深度,采用协克里金插值建立极浅层。
14、问:如何确定极浅层替换深度?
答:大炮初至道距大,检波点组合,反演模型的浅层精度低,替换深度结合大炮初至观测系统和低测资料有效探测深度综合考虑。
15、问:约束权重场有几种方式?
答:3种方式,强约束、中约束和弱约束,一般先选择强约束,以不出现速度异常为原则。
16、问:没有低测资料,如何进行约束反演提高模型的精度?
答:小炮检距反映浅层低速信息,大炮检距反映深层高速信息,用小炮检距反演极浅层速度,以此来约束全炮检距层析反演。
17、问:速度模型外延有几种方式?每种方式的适应条件是什么?
答:2种方式,等厚度和等高程;等厚度适合复杂山地探区,等高程适合沙漠和黄土塬探区。
18、问:高速顶界面确定的原则是什么?
答:等于替换速度;如果反演速度达不到替换速度,以数据本身能够反演到的最高的、稳定速度为原则。
19、问:三维高速顶界面的确定有几种方式?哪种方式更合理?
答:2种方式,自动和手动;在二维切片上手动编辑更加合理。
20、问:计算初至剩余静校正量有几种方法?每种方法的适应条件是什么?
答:3种方法,差分法、共炮域法和共炮检距域法;差分法适合复杂山地探区,共炮检距域法适合沙漠和黄土塬探区。
21、问:什么情况下,炮点的初至剩余静校正量可靠性低,如何处理?
答:炮点分布不均和初至信噪比低时,炮点的初至剩余静校正量可靠性低;炮点校正量和检波点校正量曲线趋势应该相同,如果两者差别很大,则根据检波点校正量内插得到炮点校正量。
22、问:校正量融合高低频分离长度如何选择?
答:等于目地层的有效排列长度。
23、问:如何在初至数据上进行静校正量QC?
答:在共炮点道集域对检波点校正量进行QC,在共检波点道集域对炮点校正量进行QC。
24、问:如何在初至时间上进行静校正量QC?
答:在初至时间上可以进行全线静校正量QC, 在共炮点道集域对检波点校正量进行QC,在共检波点道集域对炮点校正量进行QC。
25、问:如何在初至数据或者初至时间上更加有效的进行静校正量QC?
答:将初至数据或者初至时间进行线性校正并按地表一致性重排,按TFARR显示,能够更明显的进行静校正量QC。
26、问:ToModel能否用于指导野外采集?
答:能!
27、问:如何用ToModel指导野外采集?
答:提取炮点井深处的激发速度,与地震资料品质进行统计分析,找出因井深不够导致资料品质下降的区域,进而指导野外采集井深设计。
28、问:如何在处理报告中把静校正问题说清楚?
答:充分利用ToModel的QC手段。